您好,欢迎进入北京家理(深圳)律师事务所官网!

离婚定期存款怎么分配?深圳离婚起诉费用多少

发布时间:2022-11-30 17:59:52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按照这条规定,离婚时存款似乎就应该平分,但实际上诉讼离婚时很难真的“平分”。本文会主要介绍几个影响离婚存款分割的事由,并提供一点小建议。

离婚定期存款怎么分配?深圳离婚起诉费用多少

1. 婚内存款可能被转移,诉讼时不一定会分割这部分存款。

在离婚律师接触的离婚案件中,法院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会先让双方交自己银行卡余额,不会上来就让双方交银行流水。

所以在离婚案件中,正式开庭前当事人和律师一定要推算出对方手中大概有多少钱,如果这个金额和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余额相差很大,对方大概率就是转移了婚内存款,离婚律师建议调取对方的银行流水。

2. 如果是会计、中介、财务、小企业主等职业,可能存在大额进账、转账,这不属于夫妻共同存款,无法分割。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这些人的银行流水中可能存在非常多的“走账”,个人帐户只是帮助企业进行资金的流转【这种操作并不合法,但是离婚案件中法院不会追究其违法性】,所以即使离婚时对方提交的帐户中还有余额,只要证明这属于他人财产,法院可能也不予以处理。

3. 如果对方帐户在境外,法院在离婚诉讼时很有可能无法处理。

中国法院无权直接调取境外帐户信息,只能依靠司法协助。目前我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离婚这类案件属于民事案件,理论上只能适用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司法协助条约,而和我国有民事司法条约的国家基本只有巴西、秘鲁等极少数国家,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之间暂时没有相关条约(相关查询网站:

即使有相关司法协助条约,调查境外帐户信息的流程复杂、时间成本很高,所以法院基本都不会分割境外帐户下的存款,除非当事人境外的存款是从自己境内的银行卡直接汇过去的。

4. 为了调取对方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流水,需要准备什么证据?

上文基本已经诠释了在离婚案件中调取银行流水记录有多重要,那何种情况下法院才会调取相关银行流水记录呢?当事人需要准备什么证据呢?

由于调取银行流水需要一定的时间,法院一般会让双方当事人主动提供一到两年的银行流水,如果当事人想要调取更久之前的流水,需要向法官阐释调取的必要性:比如对方余额与实际收入严重不符、对方出轨给小三买过房和车等等。

要求调取银行流水,也需要提供基本的信息,完整的信息包括银行卡的具体开户行、银行卡号,有了这两项法院调取流水会比较方便。如果只有银行卡号,法院也可以调取,但是难度比较大,等的时间就比较久。

只要有对方的身份证号【结婚证上就有】,在近些年的司法实践中可以查询对方的支付宝、财付通、微信中的账务信息,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委托律师进行查询。但是在河北、陕西两个省份的离婚案件中想要查询只能是法院发函查取。

所以,日常婚姻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留存对方的银行卡,如果实在没有,在离婚时也只能另想办法。

在线律师更多>>
家理动态更多>>

2025年2月15日,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易轶律师主讲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生效对于夫妻婚姻财产的影响”主题沙龙在北京家理三层多功能厅成功举办。2025年2月1日,《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查看详情]

祥龙贺岁辞旧去,福蛇迎春启新程。2025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家理律师事务所迎来了新年开工的好日子!一场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开工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家理律所温馨开启,为新一年的奋斗拉开了精彩序幕。开工活动

[查看详情]

2024年3月20日,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指导、家理律师事务所主办的“互鉴互赏·争鸣共鸣”2023年度家理律所十大经典案例评选活动在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多功能厅圆满落幕。经过评委会的专业评审和现场打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

[查看详情]
法律知识更多>>

在深圳,如果遭受家庭暴力并希望离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关于如何在深圳起诉离婚以及处理家暴问题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一、收集证据在起诉离婚前,收集家暴证据至关重要。这些证据将帮助

[查看详情]

在深圳,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数额需要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参考因素和常见标准:一、确定抚养费的依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生活费用:包括子女的日常饮食、衣物、住房等基本生活开支。教育费用:包括子女

[查看详情]

在深圳,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仍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除婚姻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如果对方不同意离婚,那么通常需要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决。以下

[查看详情]

在深圳,父母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判定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主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孩子的意愿以及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以下是具体的判定标准和流程:一、根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