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圳,丈夫去世后的财产分割涉及 《民法典》继承编 和 深圳地方实践,需分步骤处理遗产继承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以下是具体规则和操作指南:
一、先区分财产性质:夫妻共同财产 vs 个人遗产
夫妻共同财产(需先分割50%)
深圳婚姻期间取得的工资、房产(婚后购买或共同还贷部分)、股票、存款等,50%归妻子所有,剩余50%作为丈夫的遗产。
例如:深圳一套婚内购买的房产(现值1000万),妻子先分得500万,剩余500万作为遗产分配。
丈夫个人财产(全部为遗产)
婚前全款房产、婚前存款、遗嘱明确给丈夫的个人赠与或继承所得。
二、遗产继承顺序(无遗嘱时)
根据《民法典》第1127条,法定继承人及顺序如下:
顺序:配偶(妻子)、子女(包括婚生/非婚生/养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无顺序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深圳特殊情形:
非婚生子女需提供亲子鉴定证明(深圳多家机构可做,如华大基因)。
若妻子怀孕,胎儿保留份额(需出生后存活方可继承)。
三、遗产具体分配规则
原则上均分
顺序继承人(妻子、子女、父母)平分遗产。
举例:丈夫遗产500万,妻子、1个孩子、丈夫父母共4人,每人约125万。
倾斜分配情形
照顾弱势方:未成年子女、无劳动能力的父母可多分。
尽主要扶养义务:若妻子长期照顾公婆,可主张多分遗产。
深圳高房价考量:法院可能优先将房产分配给实际抚养子女的一方(如妻子+孩子)。
四、深圳特殊财产处理方式
1. 房产继承(深圳核心问题)
婚内房产:妻子先分50%,剩余50%由继承人共有。
若协商一致,可通过公证过户给某一继承人(其他继承人放弃或补偿);
若无法协商,法院可能判决 按份共有 或 拍卖分钱。
小产权房/农民房:深圳大量历史遗留房产,可能仅继承 使用权(需结合政策处理)。
2. 公司股权/股票
若丈夫为深圳企业(如华为、腾讯)股东,继承人可继承股权,但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否则需折价补偿)。
3. 债务处理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偿还债务(如深圳房贷)。超出部分无需承担。
五、操作流程(深圳本地化)
步:查清遗产清单
查询深圳房产:通过 “深圳不动产登记中心” 官网或线下窗口。
查存款/股票:凭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到银行、证券公司办理。
第二步:公证或诉讼
无争议:所有继承人协商一致后,到深圳公证处办理 继承权公证(需提交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财产凭证等)。
有争议:向深圳法院起诉(管辖法院:遗产所在地或主要继承人住所地)。
第三步:财产过户/分割
房产过户:凭公证书或判决书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需注意深圳限购政策)。
股票/存款:直接过户至继承人名下。
六、注意事项
时效:继承纠纷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
遗嘱优先:若丈夫留有遗嘱,按遗嘱执行(需确认是否为深圳公证遗嘱)。
税务成本:
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免征契税、个人所得税;
非直系亲属继承需缴20%个人所得税(若未来出售)。
2025年9月19日,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婚家委一行到访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双方围绕婚姻家事法律业务开展了深入的参观交流活动。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易轶带领炜衡律师事务所婚家委同仁参观了家理的办公环境,并
[查看详情]2025年8月30日,新则在上海举办「NEXT新势力大会·新则律界新势力榜单发布会」,以「我们的时代」为主题,并在论坛上发布新则年度榜单·新势力榜单。该榜单由法律创新机构新则基于行业调研、数据分析及专家评审综合评定,
[查看详情]2025年8月28日,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童心拾光·同创未来”主题文化日活动温馨举办。本次活动以“一束光很小,一片光能照很远”为精神内核,通过趣味游戏、荣誉表彰与温情互动,全面展现了家理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
[查看详情]2025年7月,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建外红”共富联盟专项基金再度向家理律师事务所颁发公益荣誉证书,表彰家理律所捐赠万元物资助力基层治理的持续担当和对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家理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姜鹏飞郑重收下
[查看详情]在每一个家庭中,涉及遗产继承的问题往往既敏感又复杂。明确遗产继承的顺序,不仅有助于依法合理分配死者遗产,避免家庭纠纷,还能保障受遗产者的合法权益。以下从法律框架与现实考量两方面,系统说明遗产继承的顺序
[查看详情]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如何将长辈的遗产传承给下一代,特别是从奶奶直接传给孙子,成为许多家庭关心的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兼顾法律规定、家庭关系、税务及实际操作等方面。本文将从法律框架
[查看详情]在我国,遗产继承涉及财产归属、法律权利和家庭关系等多个方面,常常伴随复杂的事实和情感纠葛。公证作为一种法律程序和证据形式,在遗产继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从法律保障、程序简化、纠纷预防与处理、保护弱势
[查看详情]在中国,丧偶后再婚的继承问题既涉及个人感情与家庭重组,也牵涉到民法上的权利与义务。随着家庭形式的多样化和人口流动增加,这类问题日益常见。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具体情形分析及实践建议三方面展开,帮助丧偶再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