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判离有多难?到底起诉几次能离婚呢?河南省有一对男女,12年前两人经媒人介绍认识,当年年底就办婚礼登记结婚了,紧接着女方就怀孕生了一个儿子。但双方婚前了解较少,婚后感情也不深。所以当女方怀上了二胎,生育的情,然后男女双方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因为男方和男方的家人没有来医院照顾女方生产,女方为此心存芥蒂,在坐月子前两人大吵了一架,出月子后女方就直接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住,这对夫妻从此开始分居,分居是双方已经结婚七年。
一开始分居,女方就马不停蹄的次到法院要离婚,不料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次不准离婚的判决把女方给惹毛了,我要离婚,法院凭什么不给我判离?此后女方每隔一年半载就去法院起诉离婚。2018年10月,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不准离婚。2019年7月,第三次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不准离婚。2020年4月,第四次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不准你离婚。2021年1月,第五次提起离婚诉讼,诉讼期间,男方还把大儿子带走了,但法院第五次依然判决不准离婚。2021年下半年,女方第六次提起离婚诉讼。
女方的第六次起诉状是这样写的。原告于2018年2月向河南省沈丘县民法院次起诉离婚。经法院审理作出不准原被告离婚后,原告每隔半年向沈丘县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本案为第六次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并且在2021年1月原告第五次提起离婚诉讼时,贵院经审理认定,原告因2017年生育女儿期间,被告及其家人未到医院伺候,双方出现了感情破裂原告回娘家居住至今,现双方分居已长达五年之久,夫妻感情名存实亡。且原告已多次起诉离婚,离婚态度异常的坚决,双方再无和好可能。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9条之规定,原告特向贵院再次提起离婚诉讼请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女方说事不过6.这回总该叛离了。而男方则反驳说,女方说的不是事实,女方就是嫌我家穷而已,我们感情还没有破裂,请求法院驳回女方的离婚请求。男女双方谁有道理,法官会支持谁呢?
在这起2021豫1624民初680号案中,河南省沈丘县民法院第六次判决不准与女方离婚。法官为什么会这样判呢?本律师拿到了第六份判决书,判决不准离婚的理由判决书原文念给大家听。因为自2018年来,女方虽然数次向本院诉请与男方离婚,均被判不准离婚。
从本院查明事实来看,女方本次的离婚诉请仍难以得到支持。因近几年来,男方在外务工期间一直不见断的给女方转钱,女方则在家里照看着两个孩子,即2020年以来,男女双方的儿子跟着男方生活后,男方也仍然给女方转款。分居五年期间,女方收到男方转款合计4万元到5万元之间,女方则以此款用于抚养小女儿和消费支出。由此看来,男女双方之间的感情仍未达到彻底破裂的程度,双方仍有和好的可能。为了尽的努力以挽救这段濒于破裂的婚姻,给原被告2个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故对女方的离婚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以上就是法院第六次判决不准离婚的全部理由。因为你女方在分居期间收取了男方的四五万块钱,老公的银行卡还在你手里。半年前老公还往这张卡打了5000块钱钱还躺在卡上,你还没有用完。所以感情还没有破裂,还有和好的可能。
2025年7月,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建外红”共富联盟专项基金再度向家理律师事务所颁发公益荣誉证书,表彰家理律所捐赠万元物资助力基层治理的持续担当和对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家理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姜鹏飞郑重收下
[查看详情]2025年2月15日,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易轶律师主讲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生效对于夫妻婚姻财产的影响”主题沙龙在北京家理三层多功能厅成功举办。2025年2月1日,《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查看详情]祥龙贺岁辞旧去,福蛇迎春启新程。2025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家理律师事务所迎来了新年开工的好日子!一场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开工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家理律所温馨开启,为新一年的奋斗拉开了精彩序幕。开工活动
[查看详情]先把概念讲清楚,避免混淆。婚姻家庭中常说的“共同共有”(或夫妻共同财产)并不是一个民法典里单独的名词,而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度安排。夫妻共同财产的基本规则:民法典第1
[查看详情]首先,收到法院的传票别慌!别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乱窜,觉得天都要塌了。深呼吸,告诉自己:没事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至少努力装作如此)。然后,仔仔细细把传票和起诉状看个遍,看看对方到底想干啥。他/她要离?要分
[查看详情]在深圳,两个人离婚时财产的分割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深圳市的地方司法实践。以下是离婚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方式:一、离婚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区分夫妻共同财产
[查看详情]在深圳(中国内地),离婚后财产分割的诉讼时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是相关要点:一、一般诉讼时效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
[查看详情]